详情
DETAILS
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意见》出台背景和过程
调研分析
起草组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部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专家和培训机构代表座谈会。
论证研判
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路径链。
审议通过(2021年5月21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印发公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8月17日北京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六项举措
一、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
二、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三、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四、强化经营活动监管,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五、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六、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等。
教育部公布校外教育培训违规行为处理典型案例
一、关于北京市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案例
二、关于浙江省查处“无证办学”的案例
三、关于湖南省查处“培训机构违规收费”的案例
四、关于福建省查处“发布虚假广告”的案例
五、关于江苏省查处“内外
扎实做好人大建议办理 协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8月23日,教育部召开做好重点督办建议“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办理工作座谈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主持会议并讲话,8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以及工信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建议主办和协办单位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全国人大代表就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机制、加快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立法工作、加强校外培训广告治理、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等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意见建议。
郑富芝表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与全国人大代表的日常联系工作,畅通渠道,接受监督指导,吸收借鉴宝贵经验,出台配套文件,强化督导督查,抓实日常监管,确保中央“双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教育部统筹设计重大主题教育 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强化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家国情怀,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及基本遵循,教育部选择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防、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研制进课程教材指南或指导纲要,已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
教育部统筹设计重大主题教育 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的战略作用更加彰显。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课程教材是育人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其内容和形式都应该集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
“双减”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安徽运营总部办公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锦绣大道230号安诺大厦13楼
北京运营总部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时代财富D座501
- 2024-07-26
- 2024-07-26
- 2024-07-26
- 2024-07-26
王老师
扫码专属咨询
马老师
扫码专属咨询
了解更多关于博研国际教育的方式
了解更多关于留学详细资讯
抖音APP
扫码了解博研
小红书APP
扫码了解博研
微博
扫码了解博研
-
ꁸ 回到顶部
-
ꂅ 13810552125
-
ꁗ QQ咨询
-
ꀥ 微信二维码